糖尿病是身体里既存在虚损又存在代谢紊乱的慢性疾病,主要与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抵抗、遗传因素、肥胖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1、胰岛素分泌不足:
胰腺β细胞功能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无法有效降低血糖。长期高血糖会进一步损伤β细胞,形成恶性循环。治疗需通过外源性胰岛素补充或促胰岛素分泌药物控制血糖。
2、胰岛素抵抗:
靶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导致葡萄糖摄取和利用障碍。胰岛素抵抗与肥胖、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可通过减重、运动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必要时联合胰岛素增敏剂治疗。
3、遗传因素:
糖尿病具有家族聚集性,特定基因变异可影响胰岛素合成、分泌及作用。有家族史者需定期监测血糖,早期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延缓发病。
4、肥胖因素:
内脏脂肪堆积会释放游离脂肪酸和炎症因子,干扰胰岛素信号传导。减重5%-10%即可显著改善血糖,建议采用低升糖指数饮食结合有氧运动。
5、不良生活方式:
高糖高脂饮食、久坐不动会加重代谢负担。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全谷物、蔬菜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有助于恢复糖代谢平衡。
糖尿病患者需建立规律监测血糖的习惯,每日主食控制在200-300克,优先选择燕麦、荞麦等粗粮。运动以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为主,避免空腹运动。定期检查眼底、肾功能和神经病变,早期发现并发症。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血糖控制,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