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手足口病发烧通常为38℃至39℃,少数患儿可能超过39℃。治疗以退热、抗病毒为主,同时注意隔离和护理。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主要通过接触传播。
1、手足口病的发烧机制与病毒入侵有关。肠道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引发免疫反应,导致体温升高。发烧是身体对抗病毒的一种防御机制,但持续高热可能对患儿造成不适,需及时处理。
2、退热治疗是手足口病发烧的主要措施。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冷敷额头等可缓解症状。药物降温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但需遵医嘱使用,避免过量。对于高热不退的患儿,应及时就医。
3、抗病毒治疗有助于缩短病程。利巴韦林、干扰素等药物可抑制病毒复制,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中药如板蓝根、金银花等也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可作为辅助治疗。
4、隔离和护理是预防手足口病传播的关键。患儿应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家长需注意手部卫生,定期消毒玩具和餐具。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5、预防手足口病的根本措施是接种疫苗。EV71疫苗可有效预防由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建议适龄儿童及时接种。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随地吐痰等,也能降低感染风险。
手足口病发烧虽常见,但通过及时退热、抗病毒治疗及良好的护理,大多数患儿可顺利康复。家长需密切关注患儿病情,必要时就医,同时做好预防工作,减少疾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