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通常可以根治,多数患者经规范治疗后预后良好。该病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属于自限性疾病,但需警惕重症病例的发生。
手足口病由柯萨奇病毒A16型或肠道病毒71型等病原体感染所致,典型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或溃疡,可能伴随发热症状。轻症患者通过居家隔离、对症处理,7-10天可自行痊愈。治疗上可采用清热解毒类药物如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缓解症状,口腔溃疡可使用开喉剑喷雾剂局部镇痛,皮肤疱疹可外涂炉甘石洗剂止痒。病程中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脑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多见于3岁以下儿童或免疫功能低下者。若出现持续高热、肢体抖动、呼吸急促等表现,需立即就医。重症病例需住院接受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或静脉用免疫球蛋白调节免疫反应。即使发生神经系统损害,经及时干预多数患儿也能完全康复,仅极少数遗留运动障碍等后遗症。
预防手足口病需注重手卫生与环境消毒,流行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痊愈后患者对该型病毒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但可能感染其他血清型病毒。建议家长在患儿康复后仍要加强营养补充,定期复查神经系统功能,接种EV71疫苗可有效预防相关重症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