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屎一般无须经常掏,频繁掏耳可能损伤外耳道皮肤或鼓膜。耳屎具有保护外耳道、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多数情况下会随咀嚼等动作自然排出。仅在耳屎过多导致耳闷、听力下降时需由医生处理。
健康的外耳道具有自洁功能,耳屎会以碎片或薄片形式自行脱落。耳道皮肤表面有细小的纤毛,通过定向摆动将耳屎缓慢推向耳道口。日常咀嚼、说话等下颌运动也能促进耳屎向外移动。若强行用棉签或挖耳勺掏耳,可能将耳屎推向深处形成栓塞,甚至划伤皮肤引发感染。外耳道皮肤非常薄,反复刺激可能导致慢性外耳道炎,出现瘙痒、疼痛或渗液。
部分人群因外耳道狭窄、耳屎分泌旺盛或长期使用助听器,可能出现耳屎堆积。此时可能出现耳部闷胀感、耳鸣或传导性听力下降,儿童可表现为频繁抓耳。这类情况需由耳鼻喉科医生用专业工具取出,避免自行处理。油性耳屎或外耳道炎症患者更易发生栓塞,医生可能开具碳酸氢钠滴耳液软化耳屎后再行冲洗。
保持耳道健康应避免使用棉签等工具掏耳,洗澡后可用毛巾轻轻擦拭耳廓周围。油性耳屎体质者可每半年到一年由医生检查耳道情况。若出现耳痛、流脓或突然听力下降,需及时就医排除中耳炎等疾病。日常注意控制环境湿度,避免污水进入耳道,戴耳机时间不宜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