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科
妊娠高血压是孕期常见的并发症,主要与遗传、环境、生理因素及病理变化有关。其发生可能与孕妇的血管功能异常、胎盘发育不良、免疫系统失调等因素相关。治疗方法包括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及定期监测。
1、遗传因素
妊娠高血压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高血压病史,孕妇患妊娠高血压的风险会显著增加。遗传因素可能导致血管对激素的敏感性异常,从而引发血压升高。建议有家族史的孕妇在孕前进行健康评估,并在孕期加强血压监测。
2、环境因素
外部环境对妊娠高血压的发生也有重要影响。例如,高盐饮食、缺乏运动、精神压力过大等都可能诱发血压升高。孕期应避免高盐食物,减少加工食品的摄入,同时保持适度的运动,如散步或孕妇瑜伽,有助于控制血压。
3、生理因素
孕妇自身的生理变化也是妊娠高血压的重要原因。孕期体内激素水平波动较大,尤其是胎盘激素分泌异常可能导致血管收缩,进而引发高血压。肥胖、高龄妊娠、多胎妊娠等也会增加患病风险。建议孕妇在孕期保持健康体重,避免过度增重。
4、病理因素
妊娠高血压可能与胎盘功能异常有关。胎盘发育不良会导致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引发血压升高。免疫系统失调也可能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进一步加重高血压症状。对于已经确诊的妊娠高血压,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降压药物,如拉贝洛尔、硝苯地平等,同时密切监测胎儿发育情况。
妊娠高血压需要引起重视,及时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母婴风险。孕妇应定期进行产检,遵循医生建议,调整生活方式,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确保孕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