瘫在中医里不称为瘫枯。中医对肢体运动障碍的表述主要有痿证、痹证、中风后遗症等,具体分类需结合病因病机判断。
1、痿证:
痿证指肢体软弱无力、肌肉萎缩的一类病症,多与肺热叶焦、湿热浸淫、脾胃虚弱、肝肾亏损等因素相关。典型表现为肢体弛缓性瘫痪,常见于重症肌无力、运动神经元病等。治疗需辨证施治,湿热型可用四妙丸,脾胃虚弱者宜用补中益气汤。
2、痹证:
痹证以肢体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包括风寒湿痹与热痹。风寒湿痹可见关节冷痛,遇寒加重;热痹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临床需区分行痹、痛痹、着痹等类型,常用方剂有独活寄生汤、桂枝芍药知母汤等。
3、中风后遗症:
中风导致的半身不遂属中医"偏枯"范畴,常见肝肾阴虚、风痰阻络等证型。急性期后遗留的肢体瘫痪多伴随口眼歪斜、语言謇涩。治疗需活血化瘀、通络开窍,可选用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康复。
4、痉证:
痉证表现为肌肉强直、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与肝风内动相关。破伤风、高热惊厥等疾病可见此类症状。治疗需平肝息风,常用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等方剂。
5、厥证:
厥证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危重病症,包括气厥、血厥、痰厥等类型。部分患者苏醒后可能出现暂时性肢体功能障碍,需与瘫痪鉴别。急救多用通关散开窍,后续辨证调理。
中医调理肢体功能障碍需注重整体辨证,建议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药物与针灸治疗。日常可练习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促进气血运行,饮食宜选择山药、薏苡仁等健脾化湿食材,避免生冷油腻。保持规律作息与情志舒畅对康复尤为重要,症状持续或加重时应及时就医复查。
蝴蝶病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俗称,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面部蝶形红斑、关节疼痛及多系统损害。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可能与遗传因素、雌激素水平异常、环境诱因、免疫紊乱及病毒感染有关。
1、遗传因素:
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家族聚集倾向,HLA-DR2、HLA-DR3等基因位点与发病相关。患者一级亲属患病风险较普通人高8-10倍,但并非绝对遗传,需结合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治疗上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控制病情活动。
2、雌激素影响:
女性患者占比达90%,妊娠或口服避孕药可能诱发疾病活动。雌激素可促进B细胞活化产生自身抗体,表现为光敏性皮疹、脱发等症状。临床常用羟氯喹调节免疫,严重时需采用激素冲击治疗。
3、环境诱因:
紫外线照射可诱发皮肤损害,约40%患者出现典型蝶形红斑。化学物质如染发剂、药物肼屈嗪等也可能诱发疾病。日常需严格防晒,避免接触苯等有机溶剂,急性发作期需配合生物制剂治疗。
4、免疫紊乱:
患者体内产生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等自身抗体,导致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脏、关节等器官。常见表现为蛋白尿、关节炎,需通过血浆置换或利妥昔单抗清除异常抗体。
5、病毒感染:
EB病毒、细小病毒B19等感染可能通过分子模拟机制诱发自身免疫反应。临床可见发热、淋巴结肿大等表现,需进行抗病毒治疗同时控制免疫过度激活。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日晒及过度劳累。饮食宜选择低盐优质蛋白食物,如鱼肉、蛋清等,限制芹菜、香菇等光敏性食物摄入。适度进行游泳、瑜伽等低强度运动,定期监测血常规、尿蛋白及补体水平。冬季注意保暖防感染,育龄期女性应在病情稳定期计划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