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性心绞痛主要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或不适感,可放射至左肩、下颌或背部,主要由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诱发,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数分钟内缓解。典型症状包括胸闷、气短、出汗、恶心,部分患者可能仅表现为乏力或消化不良样症状。
1、胸痛特征胸痛通常位于胸骨中下段,呈压迫感、紧缩感或沉重感,类似重物压迫。疼痛范围约手掌大小,边界模糊,持续时间多为3-5分钟。典型发作具有可重复性,相同强度活动可诱发相似程度疼痛。疼痛性质需与肋间神经痛、胃食管反流等疾病鉴别。
2、放射痛分布约半数患者出现疼痛放射,常见向左上肢尺侧放射,其次为下颌、颈部、肩胛区或上腹部。放射痛可能单独出现而不伴胸痛,易误诊为牙痛或肩周炎。放射范围与心肌缺血部位相关,前壁缺血多向左上肢放射,下壁缺血常表现为上腹痛。
3、诱发因素发作多与心肌耗氧量增加有关,常见诱因包括快步行走、爬楼梯、寒冷环境中活动、饱餐后运动或情绪激动。特定诱发强度可量化为代谢当量,如以正常步速行走200米或连续爬两层楼梯即诱发症状。清晨时段更易发作,与昼夜节律性冠脉张力增高相关。
4、缓解方式停止活动后1-3分钟症状逐渐缓解,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2-5分钟见效。部分患者需保持坐位或站立位缓解,平卧可能加重症状。缓解速度与冠脉狭窄程度相关,若超过10分钟未缓解需警惕急性冠脉综合征。
5、伴随症状发作时常伴面色苍白、冷汗、心悸,偶见恶心呕吐。老年或糖尿病患者可能表现为呼吸困难替代胸痛。伴随症状严重程度与心肌缺血范围相关,大面积缺血时可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等迷走神经亢进表现。
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波动,冬季外出注意保暖。饮食以低盐低脂为主,控制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注意药物避光保存并定期更换。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需严格监测血压血糖,定期复查血脂、心电图等指标。出现疼痛程度加重、发作频率增加或静息时发作,应立即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