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胆结石的形成主要与胆汁成分失衡、胆固醇代谢异常、胆囊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预防和治疗胆结石的关键在于调整饮食、改善生活习惯,必要时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
1、胆汁成分失衡
胆结石的主要成分是胆固醇或胆色素,当胆汁中胆固醇含量过高或胆盐比例失调时,胆固醇容易结晶形成结石。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是常见诱因,长期摄入过多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会增加胆汁中胆固醇浓度,导致结石形成。建议减少高脂肪食物摄入,多吃富含纤维的蔬菜和水果,如燕麦、苹果等,帮助调节胆汁成分。
2、胆固醇代谢异常
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患者更容易出现胆固醇代谢异常,导致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这类人群应控制体重,避免暴饮暴食,同时定期监测血脂水平。饮食上可选择低脂、低糖的食物,如鱼类、豆制品等,并适量运动,如快走、游泳等,促进胆固醇代谢。
3、胆囊功能紊乱
胆囊收缩功能减弱或胆汁排泄不畅,会导致胆汁淤积,增加结石风险。长期不吃早餐、饮食不规律是常见诱因。建议养成规律饮食习惯,尤其是早餐不可忽视,可适量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等,促进胆囊收缩。避免久坐,适当活动有助于胆汁排泄。
4、遗传与环境因素
胆结石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家族中有胆结石病史的人群需更加注意预防。环境因素如长期接触化学物质、水质问题等也可能影响胆汁成分。建议定期体检,尤其是肝胆B超检查,早期发现异常。
5、药物治疗与手术选择
对于无症状的小结石,可通过药物溶解,如熊去氧胆酸。对于较大结石或伴有症状的患者,可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或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术后需注意饮食清淡,避免油腻食物,逐步恢复胆囊功能。
胆结石的形成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预防和治疗需从饮食、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入手。定期体检、早期干预是关键,避免病情加重影响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