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虚可能由先天禀赋不足、过度劳累、饮食失调、久病耗损、情志失调等原因引起。体虚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乏力、易感冒、畏寒肢冷或潮热盗汗等症状,需根据具体证型调理。
一、先天禀赋不足父母体质偏弱或孕期调养不当可能导致先天精气不足,这类人群自幼表现为发育迟缓、免疫力低下。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此类体虚需注重补肾填精,可适当食用山药、黑芝麻等平补之品,避免剧烈运动耗气。典型伴随症状包括牙齿松动、头发早白、腰膝酸软等。
二、过度劳累长期超负荷工作或运动过量会导致气血耗伤,现代常见于高强度脑力劳动者和运动员。持续疲劳会使脾主运化功能受损,出现食欲减退、肌肉消瘦等症状。建议建立劳逸结合的生活节奏,配合八段锦等柔缓运动,必要时可用黄芪、党参等药材煲汤调理。
三、饮食失调长期节食减肥或偏食会造成营养摄入失衡,尤其蛋白质与铁元素缺乏易导致气血两虚。暴饮暴食则损伤脾胃功能,形成虚不受补体质。此类体虚常伴有面色萎黄、消化不良,需循序渐进调整饮食结构,优先选择小米粥、南瓜等易吸收的温补食物。
四、久病耗损慢性疾病如肺结核、糖尿病等会持续消耗机体能量储备,手术、放疗等治疗手段也可能加重虚损。这类体虚多属气阴两虚或阴阳俱虚,需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配合生脉饮、龟鹿二仙胶等方剂调养,康复期可采用西洋参含服法缓慢补益。
五、情志失调长期焦虑抑郁会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脾胃功能形成心脾两虚。现代医学认为持续应激状态会升高皮质醇水平,抑制免疫系统功能。此类体虚多见失眠心悸、胁肋胀痛,除心理疏导外,可选用甘麦大枣汤配合玫瑰花代茶饮疏肝解郁。
体虚者日常应注意保暖避风,冬季可佩戴艾草暖宫腰带养护阳气。饮食宜选择炖煮方式保留营养,推荐桂圆红枣粥、当归生姜羊肉汤等药膳。运动以太极拳、散步等低强度项目为主,每次不超过30分钟。若出现持续消瘦、反复感染或水肿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甲减、慢性肾病等器质性疾病。中药调理建议在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滥用补品造成上火或痰湿内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