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醛是一种有害化学物质,长期接触可能对呼吸系统、皮肤、眼睛、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损害。甲醛的危害主要有刺激呼吸道黏膜、引发过敏反应、损伤肝脏功能、增加致癌风险、导致基因突变等。
1、刺激呼吸道黏膜甲醛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吸入后可能直接刺激呼吸道黏膜,导致咽喉疼痛、咳嗽、胸闷等症状。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甲醛环境中,可能诱发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装修后的新居、新家具释放的甲醛是常见暴露源,建议保持通风并使用空气净化设备。
2、引发过敏反应甲醛可作为半抗原与人体蛋白质结合,引发过敏反应。接触后可能出现皮肤红肿、瘙痒、荨麻疹等皮肤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过敏性鼻炎或结膜炎。部分人群对甲醛敏感性较高,即使低浓度接触也可能出现过敏表现,需避免接触含甲醛的日化用品。
3、损伤肝脏功能甲醛在体内代谢为甲酸,过量蓄积可能干扰肝脏解毒功能。长期接触可能导致肝细胞损伤,表现为转氨酶升高、乏力、食欲减退等。职业性接触甲醛的工人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护肝片、复方甘草酸苷片等药物辅助治疗。
4、增加致癌风险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甲醛列为1类致癌物,长期接触可能增加鼻咽癌、白血病等恶性肿瘤发病概率。甲醛可破坏DNA结构,干扰细胞正常分化,尤其对造血系统影响显著。新装修场所应检测甲醛浓度,确保低于0.08毫克/立方米的国家标准限值。
5、导致基因突变甲醛能与DNA分子形成加合物,诱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孕妇接触可能影响胎儿发育,增加流产或畸形风险。备孕及妊娠期女性应避免接触含甲醛的化妆品、纺织品,必要时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评估遗传损伤程度。
减少甲醛暴露需多管齐下,装修时选择环保材料,入住前通风3-6个月,使用活性炭或光触媒分解甲醛。日常注意避免购买含甲醛的劣质服装、玩具,新衣物建议洗涤后穿着。出现持续头晕、流泪等症状时应及时脱离污染环境,必要时就医检查。定期开窗通风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护措施,建议每天保证2-3次空气对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