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腺病毒阳性是否严重需结合临床表现判断,多数情况下属于自限性感染,少数可能引发脱水或肠套叠等并发症。腺病毒感染主要有胃肠炎型、呼吸道型、泌尿系型、眼结膜炎型、免疫抑制型等表现类型。
1、胃肠炎型腺病毒胃肠炎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典型症状为水样腹泻伴低热。粪便检测阳性时若患儿精神状态良好,尿量正常,通常无须特殊治疗。可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哺乳期婴儿应继续母乳喂养。病程一般持续5-7天,具有自限性。
2、呼吸道型部分腺病毒血清型可同时引发腹泻与呼吸道症状。当出现喘息、呼吸频率增快等表现时,需警惕毛细支气管炎可能。肺部听诊闻及湿啰音者建议完善胸片检查,必要时给予布地奈德雾化治疗。
3、泌尿系型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出现出血性膀胱炎。表现为尿频尿急伴肉眼血尿,尿常规可见大量红细胞。此类患者需要住院进行水化治疗,严重病例需考虑西多福韦抗病毒治疗,同时监测肾功能变化。
4、眼结膜炎型肠道腺病毒40/41型感染偶见滤泡性结膜炎并发症。表现为眼睑水肿、球结膜充血及浆液性分泌物。局部使用更昔洛韦滴眼液可缓解症状,需注意避免交叉感染,患儿应隔离至症状消失。
5、免疫抑制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感染腺病毒可能进展为播散性疾病。除腹泻外还可出现肝炎、肺炎等多器官受累,血清病毒载量超过10^6拷贝/ml提示预后不良。需联合静脉免疫球蛋白与西多福韦治疗。
确诊腺病毒感染后应密切观察脱水体征,包括眼窝凹陷、皮肤弹性降低及尿量减少。可适量饮用含电解质的米汤或口服补液盐Ⅲ,避免高糖饮料加重腹泻。婴幼儿每次排便后需清洁臀部并涂抹氧化锌软膏,家长接触患儿粪便后应规范洗手。若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或抽搐等预警症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