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郁药起效时通常表现为情绪稳定、兴趣恢复、躯体症状减轻等正向变化,具体感受因人而异。抗抑郁药的作用机制主要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水平改善抑郁症状,起效时间受药物种类、个体差异、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影响。
抗抑郁药起效的早期表现可能包括睡眠质量改善、食欲逐渐恢复、日常活动意愿增强。部分患者会感到早晨起床变得容易,对周围事物的消极评价减少,原本反复出现的自杀念头频率降低。随着药物持续作用,情感麻木状态可能缓解,开始能够体验愉悦感,工作学习效率提升,社交回避行为减少。躯体化症状如不明原因疼痛、胃肠功能紊乱、心悸等症状也可能减轻。
少数患者在药物起效过程中可能出现短暂不适,如用药初期情绪波动加剧、焦虑感短暂升高、胃肠道反应等过渡性症状。部分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可能在起效时引起性功能障碍或情感迟钝。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抗抑郁药可能诱发轻躁狂发作,需配合心境稳定剂使用。这些异常反应通常会在2-4周内逐渐缓解,若持续存在需及时复诊调整方案。
服用抗抑郁药期间应保持规律作息,配合认知行为治疗可增强疗效。避免擅自增减药量,定期复诊评估治疗效果。饮食上注意补充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B族维生素的食物,适度进行有氧运动促进内啡肽分泌。用药期间出现异常情绪变化或躯体反应时,应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