胳膊骨折恢复期间出现刺痛感多数属于正常现象。刺痛感可能与骨折愈合过程中的神经修复、局部炎症反应、肌肉粘连、康复训练强度不当或瘢痕组织增生等因素有关。
1、神经修复:
骨折可能损伤周围神经末梢,愈合过程中神经再生时会产生异常放电现象。这种刺痛感通常呈间歇性针刺样,随着神经功能恢复会逐渐减轻。可配合维生素B族营养神经,避免患肢受压。
2、炎症反应:
骨折后局部软组织损伤会释放前列腺素等炎性介质,刺激痛觉神经末梢。急性期过后仍可能存在低度炎症,表现为活动时刺痛。可通过局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但需排除感染可能。
3、肌肉粘连:
长期固定可能导致肌肉与周围组织粘连,康复训练时纤维组织被牵拉会产生锐痛。建议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渐进式牵拉训练,配合超声波等物理治疗松解粘连。
4、训练强度:
康复训练过早或过量可能造成微损伤,表现为运动后加重的刺痛。应遵循"无痛原则"调整训练计划,采用等长收缩-助力运动-抗阻运动的进阶模式。
5、瘢痕增生:
骨折愈合处形成的骨痂和手术切口瘢痕可能压迫神经末梢。瘢痕成熟期约需6-12个月,期间可进行瘢痕按摩,使用硅酮敷料抑制增生。
恢复期间建议保持每日钙质摄入800-1000毫克,多食用乳制品、豆制品及深绿色蔬菜。适度进行握力球训练促进血液循环,避免提重物及剧烈扭转动作。夜间可用枕头垫高患肢减轻肿胀,若刺痛持续加重或伴红肿发热应及时复查X线排除内固定松动或感染。定期复查有助于医生评估愈合进度,必要时调整康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