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甲发炎化脓可通过局部消毒、抗生素治疗、切开引流、日常护理、预防感染等方式处理。甲沟炎或甲下脓肿通常由细菌感染、外伤刺激、嵌甲、免疫力低下、卫生不良等因素引起。
1、局部消毒:
使用碘伏或生理盐水清洁患处,每日2-3次。化脓初期可用酒精棉球压迫甲缘,减少渗出液。消毒后保持干燥,避免使用创可贴封闭伤口。
2、抗生素治疗:
轻中度感染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乳膏。严重感染需口服头孢氨苄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用药期间观察红肿消退情况,出现发热需及时就医。
3、切开引流:
脓肿形成后需由医生行纵行切开排脓,甲下积脓需部分拔甲。术后每日换药,使用油纱条引流。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需预防败血症。
4、日常护理:
修剪指甲保留1毫米白边,避免剪成弧形。穿宽松鞋袜减少挤压,家务时戴橡胶手套。发作期暂停美甲,不用牙签等尖锐物清理甲缝。
5、预防感染:
处理鱼虾等生鲜后彻底洗手,运动后及时更换潮湿鞋袜。控制血糖可降低复发风险,糖尿病患者需定期检查足部。儿童咬甲癖需心理行为干预。
饮食宜补充维生素A、C及锌元素促进伤口愈合,如胡萝卜、猕猴桃、牡蛎等。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炎症反应。恢复期可做手指屈伸运动改善循环,但需避开化脓部位。若48小时无改善或出现搏动性疼痛、淋巴结肿大,需急诊处理防止骨髓炎。
手指甲表面凹凸不平可能由营养不良、真菌感染、外伤、银屑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原因引起。
1、营养不良:
长期缺乏蛋白质、维生素A、B族维生素或铁锌等微量元素会导致指甲生长异常。指甲板因角蛋白合成不足出现横向凹陷或纵脊,伴随甲板变薄易碎。需通过均衡饮食补充瘦肉、鸡蛋、深色蔬菜等富含营养素的食物。
2、真菌感染:
甲癣灰指甲由皮肤癣菌侵入甲床引起,表现为甲板增厚、分层、凹凸及黄白色浑浊。可能与手足多汗、共用修甲工具有关。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真菌药物,保持手足干燥清洁。
3、外伤:
指甲根部受到撞击或过度修剪会导致甲母质损伤,新生的甲板出现凹陷或隆起。常见于频繁美甲、咬指甲等行为。避免外力刺激后,随着指甲生长可逐渐恢复正常。
4、银屑病:
约50%银屑病患者会出现甲损害,表现为甲板点状凹陷、甲床分离或油滴样改变。与自身免疫异常导致的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有关。需针对原发病进行局部激素或光疗等综合治疗。
5、甲状腺功能异常:
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时,指甲生长速度减缓,出现纵脊、横沟或匙状甲。甲周皮肤可能伴随干燥、苍白。需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确诊后补充甲状腺素治疗。
日常应注意保持指甲适度修剪长度,避免接触刺激性化学品。适当增加奶制品、坚果、深海鱼类等富含钙和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有助于改善指甲质地。若凹凸不平持续加重或伴随甲周红肿疼痛,建议及时到皮肤科就诊排查病理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