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穿孔的症状主要包括突发上腹剧痛、板状腹、恶心呕吐等,治疗需根据病情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修补。胃穿孔通常由消化性溃疡、外伤或肿瘤侵蚀等因素引起,属于急腹症需立即就医。
突发上腹剧痛是胃穿孔最典型表现,疼痛呈刀割样并迅速扩散至全腹,常因胃内容物刺激腹膜导致。患者多采取蜷曲体位缓解疼痛,伴随面色苍白、冷汗等休克前期症状。板状腹指腹肌强直如木板,由腹膜受刺激引发的防御性肌紧张所致,触诊时有明显压痛反跳痛。恶心呕吐可能因腹膜刺激或胃肠蠕动紊乱引起,呕吐物可含血性或胆汁样物质。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心率加快等全身炎症反应,严重者可发展为感染性休克。
胃穿孔确诊后需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充电解质和营养。保守治疗适用于空腹穿孔且腹腔污染轻者,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片、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片联合甲硝唑片控制感染。手术治疗主要采用穿孔修补术或胃大部切除术,腹腔镜微创手术适用于穿孔时间短的患者。术后需持续抑酸治疗4-8周,定期胃镜复查溃疡愈合情况。所有患者均应检测幽门螺杆菌,阳性者需规范根除治疗。
胃穿孔患者康复期应选择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低纤维软食,避免辛辣刺激及产气食物。建立规律进食习惯,采用少食多餐方式减轻胃肠负担。戒烟戒酒并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胃肠功能恢复。术后三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腹部超声监测恢复情况。出现腹胀、黑便等异常症状需及时复诊,长期随访可预防溃疡复发和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