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猝死不等同于心肌梗塞,但心肌梗塞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心源性猝死指心脏原因导致的突发性死亡,可能由急性心肌梗塞、恶性心律失常、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多种因素引起。
心源性猝死与心肌梗塞存在本质区别。心肌梗塞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属于具体疾病;而心源性猝死是心脏疾病引发的死亡事件,属于临床结局。约半数心源性猝死病例由急性心肌梗塞诱发,但其他心脏疾病如长QT综合征、肥厚型心肌病、Brugada综合征等也可直接引发室颤导致猝死。心肌梗塞患者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因恶性心律失常或心源性休克进展为猝死,但并非所有心肌梗塞都会导致猝死。
部分心源性猝死病例并无冠状动脉病变,而是由原发性电生理异常所致。这类患者可能既往无心脏病史,猝死前也无典型胸痛症状,常见于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或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心肌梗塞则通常伴随持续胸痛、出汗、呼吸困难等前驱症状,通过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预防心源性猝死需针对性筛查高危因素,冠心病患者应规范用药控制血压血脂,遗传性心脏病患者需定期进行心电监测。出现不明原因晕厥或心悸时应及时就医,心肌梗塞后患者须遵医嘱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药物。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戒烟限酒等生活方式干预对降低心源性猝死风险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