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可能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痉挛、心肌耗氧量增加、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微循环障碍等原因引起。心肌缺血通常表现为胸闷、胸痛、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肌缺血最常见的原因。脂质沉积在冠状动脉内壁形成斑块,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血流减少。长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因素可加速动脉硬化进程。患者可能出现稳定型心绞痛,活动后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治疗需控制危险因素,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
2、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痉挛指冠状动脉暂时性异常收缩,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闭塞。寒冷刺激、情绪激动、吸烟、饮酒等因素可能诱发痉挛。典型表现为静息状态下突发胸痛,多见于夜间或凌晨,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控释片可有效缓解症状,避免诱因是关键预防措施。
3、心肌耗氧量增加剧烈运动、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情况会增加心肌耗氧量。当冠状动脉储备功能不足时,供需失衡导致心肌缺血。患者可能出现活动后胸闷气促,休息后缓解。治疗需针对原发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可用甲巯咪唑片,发热患者需退热处理,避免过度劳累。
4、血液携氧能力下降严重贫血、一氧化碳中毒、高原反应等会导致血液携氧能力降低。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心肌供氧不足。患者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头晕、活动耐力下降。贫血患者可补充铁剂如琥珀酸亚铁片,一氧化碳中毒需高压氧治疗,高原反应者应吸氧并返回低海拔地区。
5、微循环障碍糖尿病、结缔组织病等可引起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微小血管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肌灌注不足。患者可能出现非典型胸痛,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大血管正常。控制血糖是关键,二甲双胍片可改善胰岛素抵抗,辅以改善微循环药物如尼莫地平片。
心肌缺血患者需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进食燕麦、深海鱼、西蓝花等有益心脏健康的食物。规律进行散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避免剧烈活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保持情绪稳定。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指标,遵医嘱调整药物。出现持续胸痛不缓解时立即就医,警惕急性心肌梗死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