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主要分为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和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三大类。其病因复杂,可能与遗传、感染、免疫系统异常等因素有关。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和生活方式改善。
1、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通常由链球菌感染引发,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症状包括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治疗以控制感染和缓解症状为主,常用药物包括抗生素(如青霉素)、利尿剂(如呋塞米)和降压药(如卡托普利)。饮食上应限制盐分摄入,避免高蛋白食物。
2、慢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病程较长,可能由急性肾炎未彻底治愈或长期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症状包括持续性蛋白尿、血尿和肾功能逐渐下降。治疗目标是延缓肾功能恶化,常用药物包括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依那普利)和利尿剂。饮食上建议低盐、低蛋白,并补充适量维生素。
3、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快速进展的肾炎类型,可能与自身免疫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或感染有关。症状包括迅速加重的肾功能衰竭、血尿和蛋白尿。治疗需及时,常用方法包括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如甲泼尼龙)、血浆置换和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饮食上需严格控制蛋白质和盐分摄入,避免加重肾脏负担。
肾小球肾炎的种类多样,病因复杂,治疗需根据具体类型和病情制定个性化方案。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患者应定期复查肾功能,遵医嘱用药,并调整生活方式,以保护肾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