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嗓子哑可能与急性喉炎、声带小结、过敏性喉水肿、喉乳头状瘤等疾病有关。常见原因有声带过度使用、病原体感染、过敏反应、良性肿瘤等,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1、急性喉炎急性喉炎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常见于感冒后。患儿除声音嘶哑外,可能出现犬吠样咳嗽、吸气性喉鸣,严重时伴随呼吸困难。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减轻水肿,感染严重时需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抗感染。家长需保持室内湿度,避免患儿哭闹加重声带损伤。
2、声带小结长期大声哭闹或说话可能导致声带黏膜增生形成小结。表现为持续性声音嘶哑,发声易疲劳。确诊需喉镜检查,初期可通过声带休息、发声训练改善。若保守治疗无效,可能需喉镜下显微手术切除。家长应引导孩子控制音量,每日保证足够饮水。
3、过敏性喉水肿接触过敏原后喉部黏膜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起病急骤。患儿声音嘶哑伴喉部堵塞感,可能出现喘鸣、面色青紫等窒息前兆。需立即使用肾上腺素注射液和地塞米松静脉推注,后续口服氯雷他定抗过敏。家中应排查过敏原,避免再次接触。
4、喉乳头状瘤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良性肿瘤,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声嘶。肿瘤增大可能阻塞气道,需通过支撑喉镜下CO2激光切除。术后易复发,需定期复查。家长发现孩子长期声音嘶哑且逐渐加重时,应尽早进行电子喉镜检查。
日常护理中,家长需注意让孩子多喝温水,保持环境湿度在50%-60%。避免摄入辛辣刺激食物,减少冷饮摄入。急性期建议禁声休息,用写字板等非语言方式沟通。若声音嘶哑持续超过两周,或伴随发热、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须立即前往耳鼻喉科就诊。夜间出现喉梗阻症状时,可让孩子吸入冷蒸汽缓解,同时保持坐位姿势送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