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可通过充分休息、营养支持、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对症治疗等方式干预。病毒性心肌炎通常由病毒感染、免疫反应异常、过度劳累、基础心脏病、环境因素等原因引起。
1、充分休息急性期需绝对卧床休息,减轻心脏负荷。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日常活动以不诱发心悸、气促为度。卧床期间可进行被动肢体活动预防血栓形成,3-6个月内禁止竞技性体育运动。
2、营养支持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适当增加鱼肉蛋奶等优质蛋白摄入。限制钠盐每日不超过5克,避免腌制食品。少食多餐减轻胃肠负担,合并心衰时需控制每日饮水量。
3、抗病毒治疗早期可考虑使用利巴韦林等广谱抗病毒药物。干扰素对柯萨奇病毒等肠道病毒效果有限,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更昔洛韦适用于巨细胞病毒感染,用药期间需监测肝功能及血常规。
4、免疫调节治疗重症患者可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抑制过度免疫反应。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适用于暴发性心肌炎,需警惕过敏反应。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可用于慢性持续型心肌炎。
5、对症治疗心律失常者可用美托洛尔控制心率,严重房室传导阻滞需临时起搏。心功能不全者联合使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胸痛明显时可考虑硝酸甘油,合并血栓栓塞风险需抗凝治疗。
病毒性心肌炎康复期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呼吸道感染。饮食注意补充富含辅酶Q10的深海鱼、坚果等食物,适量进食新鲜果蔬补充维生素。恢复运动前应进行心肺功能评估,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指标,关注有无心律失常等后遗症。出现胸闷、乏力等症状加重时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