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肺炎可能由宫内感染、分娩时吸入污染羊水、出生后接触病原体、免疫功能低下、先天性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新生儿肺炎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发绀、喂养困难、体温不稳定、肺部湿啰音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治疗。
1、宫内感染母亲妊娠期感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病原体时,可能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导致胎儿肺部感染。这类感染多表现为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呼吸困难,胸片可见弥漫性浸润影。治疗需使用注射用青霉素钠、阿昔洛韦注射液等抗感染药物,并配合氧疗支持。
2、污染羊水吸入分娩过程中胎儿吸入被胎粪或细菌污染的羊水,可引发化学性肺炎或感染性肺炎。常见于过期产儿或宫内窘迫患儿,表现为呼吸窘迫伴三凹征。需进行气管插管吸引,并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抗感染,严重者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
3、接触病原体新生儿出生后接触呼吸道合胞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可能引发肺炎。早产儿因缺乏母体抗体更易感染,表现为咳嗽、鼻翼扇动。可雾化吸入利巴韦林气雾剂,静脉滴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同时加强隔离防护。
4、免疫功能低下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IgG抗体水平低,易发生B族链球菌等机会性感染。这类肺炎进展迅速,需早期使用注射用氨苄西林钠联合监护治疗,必要时输注静脉免疫球蛋白增强抵抗力。
5、先天性发育异常先天性膈疝、气管食管瘘等畸形可导致反复吸入性肺炎。患儿多有呛奶史,胸片显示特定部位肺不张。需手术矫正畸形,术前使用注射用美罗培南控制感染,术后进行呼吸功能训练。
家长需保持新生儿居住环境通风洁净,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喂养时采取半卧位,控制奶流速防止呛奶。注意观察呼吸频率、肤色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就诊。恢复期可进行抚触促进肺功能发育,遵医嘱补充维生素AD滴剂增强免疫力。定期随访胸片评估肺部恢复情况,避免发展为慢性肺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