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肺炎住院治疗主要包括抗感染治疗、氧疗支持、呼吸道管理、营养支持和并发症防治等措施。新生儿肺炎可能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吸入性因素等原因引起,需根据病原学检查和临床表现制定个体化方案。
1、抗感染治疗细菌性肺炎需静脉使用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噻肟钠、注射用青霉素钠,病毒性肺炎可选用注射用更昔洛韦。用药前需完成血培养、痰培养等检查,治疗期间监测肝肾功能。早产儿或低体重儿需根据体重调整剂量,避免使用氨基糖苷类等耳肾毒性药物。
2、氧疗支持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给予鼻导管吸氧或头罩吸氧,严重呼吸衰竭需无创正压通气。氧疗期间维持氧饱和度在92%-95%之间,早产儿需严格控制氧浓度以防视网膜病变。定期进行血气分析,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3、呼吸道管理采用吸痰护理保持气道通畅,痰液黏稠者可雾化吸入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体位引流时抬高床头30度,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出现呼吸暂停需刺激足底或使用氨茶碱注射液维持呼吸驱动。
4、营养支持优先母乳喂养,吸吮无力者采用鼻胃管喂养,热量不足时静脉补充葡萄糖注射液。喂养时采取头高脚低位,每次喂奶后竖抱拍嗝。记录每日出入量,维持尿量在1-3ml/kg/h。
5、并发症防治脓毒症患儿需输注人血白蛋白维持循环,出现肺动脉高压可用注射用前列地尔。严密监测心率、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警惕化脓性脑膜炎、气胸等严重并发症。病房需保持适宜温湿度,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住院期间家长需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每日喂养记录和体征监测,接触患儿前规范洗手消毒。出院后定期随访胸片和肺功能,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使用加湿器维持50%-60%湿度,按医嘱完成抗生素疗程,出现呼吸急促或奶量下降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