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喝葡萄酒不能防癌,反而可能增加患癌风险。葡萄酒中的酒精和多酚类物质存在双向作用,但酒精的致癌性已被明确证实。
葡萄酒含有的白藜芦醇等抗氧化成分在实验室研究中显示潜在抗癌作用,但这些成分在人体内的实际浓度远低于有效剂量。酒精在体内代谢为乙醛,会直接损伤DNA并干扰叶酸吸收,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酒精列为1类致癌物。长期饮酒与口腔癌、食道癌、肝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风险上升相关,饮酒量越大风险越高。即使是少量饮酒,随着时间累积仍会提升癌症发生概率。
部分观察性研究曾提出适量饮用红酒可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但这类结论存在混杂因素干扰。现代医学更强调通过均衡饮食、规律运动等生活方式综合降低癌症风险,而非依赖单一饮品。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从癌症预防角度考虑,最安全的饮酒量为零。
保持健康体重、增加蔬菜水果摄入、限制加工肉类、避免吸烟及二手烟暴露、定期进行癌症筛查是更有效的防癌措施。若存在饮酒习惯,建议逐步减量直至戒除,同时补充叶酸和B族维生素以减轻酒精代谢影响。肿瘤高危人群应严格避免酒精摄入,并定期进行针对性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