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量食用动物肝脏可补充优质蛋白、维生素A、B族维生素、铁、锌等营养素,有助于改善贫血、增强免疫力和维持视力健康。动物肝脏主要有猪肝、鸡肝、鸭肝、鹅肝、羊肝等种类,建议每周食用1-2次,每次50-100克。
1. 猪肝猪肝富含血红素铁和维生素B12,对缺铁性贫血有辅助改善作用。其维生素A含量较高,有助于维持视网膜功能,但孕妇需控制摄入量以避免过量。猪肝中的硒元素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搭配洋葱或青椒烹调以减少胆固醇吸收。
2. 鸡肝鸡肝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2和叶酸,能促进红细胞生成,适合生长发育期儿童及孕妇。其质地细腻易消化,适合做成肝泥辅食。鸡肝中辅酶Q10有助于能量代谢,但痛风患者应限制食用。
3. 鸭肝鸭肝维生素K含量突出,能促进凝血因子合成,适合术后恢复人群。所含铜元素参与胶原蛋白形成,但胆固醇含量较高,建议搭配膳食纤维丰富的蔬菜同食。传统中医认为鸭肝具有滋阴明目功效。
4. 鹅肝鹅肝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卵磷脂,对神经系统发育有益。其维生素D含量较高,可促进钙质吸收,但脂肪含量偏高需控制摄入量。法国传统做法常搭配水果酱平衡油腻感。
5. 羊肝羊肝锌元素含量丰富,有助于提升味觉敏感度和伤口愈合。所含维生素B6可辅助调节情绪,但膻味较重需用姜片或料酒去腥。西北地区常将羊肝制成灌肠食用,高温烹煮能灭活潜在寄生虫。
选择新鲜肝脏时需观察颜色鲜红有光泽,避免购买淤血或发暗的制品。烹调前用清水浸泡1-2小时并多次换水,彻底煮熟至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高胆固醇血症、痛风患者及孕妇应咨询营养师控制摄入量,普通人群建议采用卤煮、快炒等少油烹饪方式,避免与高草酸食物同食影响矿物质吸收。日常可搭配深色蔬菜补充膳食纤维,促进脂溶性维生素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