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鸡蛋通常不能吃,可能含有致病菌或毒素。鸡蛋变质后会产生硫化氢等有害物质,食用后可能引发胃肠不适甚至食物中毒。
新鲜鸡蛋变质后蛋清会变得稀薄浑浊,蛋黄膜破裂并与蛋清混合,散发出明显的硫化氢臭味。这种气味是蛋白质分解产生的硫化物导致,提示鸡蛋已腐败。腐败鸡蛋可能滋生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致病微生物,这些细菌在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内毒素。食用后轻则出现腹痛腹泻,重则可能引发发热脱水等全身症状。鸡蛋壳表面存在微小气孔,存放时间过长或环境温度过高会加速细菌侵入。即使高温烹煮也难以完全破坏某些细菌毒素,存在食品安全风险。
极少数情况下,部分人群可能误食微量变质鸡蛋而未出现明显症状,这与个体胃肠耐受性及摄入量有关。但鸡蛋出现明显臭味时,说明腐败程度已较严重,不建议冒险食用。某些特殊加工方式如盐腌、发酵等工艺制作的臭蛋制品,需经过严格质量控制和安全检测,与自然变质的臭鸡蛋有本质区别。
建议购买鸡蛋时注意生产日期,冷藏保存不超过三周。烹饪前可进行浮水测试:将鸡蛋放入清水,下沉者为新鲜,上浮者可能已变质。若误食臭鸡蛋后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需及时补充电解质,必要时就医。日常应注意生熟食分开存放,鸡蛋充分加热至蛋黄凝固后再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