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瘤可通过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手术、生活干预、定期随访等方式治疗。动脉瘤通常由动脉壁结构异常、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感染、创伤等原因引起。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适用于未破裂的小动脉瘤或手术高风险患者。常用药物包括降压药如硝苯地平控释片、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缓释片,可降低血管壁压力;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有助于稳定斑块。药物治疗需配合血压监测,目标是将收缩压控制在合理范围。若出现头痛、视力模糊等预警症状需立即就医。
2、介入治疗介入治疗通过血管内操作放置弹簧圈或支架,适用于颅脑动脉瘤和部分内脏动脉瘤。该方式创伤小,恢复快,但可能存在弹簧圈移位或支架内血栓风险。术后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并定期进行血管造影复查。
3、外科手术外科手术包括动脉瘤夹闭术和血管重建术,适用于大型或破裂风险高的动脉瘤。开颅夹闭术能直接处理颅脑动脉瘤,血管旁路术适用于复杂部位的病变。术后可能出现脑血管痉挛或感染,需密切监测神经功能,必要时使用尼莫地平注射液缓解血管痉挛。
4、生活干预生活干预是基础治疗手段,包括严格戒烟、限制钠盐摄入、保持适度运动。每日钠摄入量应控制在一定范围,推荐快走等有氧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和屏气动作,控制情绪波动,保持大便通畅以减少腹压骤变对血管的冲击。
5、定期随访定期随访包括每半年至一年进行CT血管成像或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监测动脉瘤大小变化。对于接受治疗的患者,需评估治疗效果和并发症。随访中发现动脉瘤增长或新发症状时,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考虑二次干预。
动脉瘤患者应建立健康档案记录血压、用药及检查结果,避免参与高空作业等高风险活动。饮食以低脂高纤维为主,可适量食用深海鱼类补充不饱和脂肪酸。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若出现突发剧烈头痛、意识障碍等动脉瘤破裂征兆,须立即呼叫急救服务。所有治疗均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调整药物或中断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