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长期随访需定期进行血常规、骨髓穿刺活检、血清蛋白电泳、影像学检查及肾功能检测等检查。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疾病,随着病程进展可能引发骨质破坏、贫血或肾功能损害,需通过上述检查监测病情变化。
1、血常规血常规可检测血红蛋白、血小板及白细胞水平,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因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常出现贫血或血小板减少。长期随访中血红蛋白持续下降可能提示疾病进展,需结合其他检查评估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血常规检查快速简便,是常规监测手段。
2、骨髓穿刺活检骨髓穿刺活检能直接观察骨髓中浆细胞比例及形态,是确诊和评估疗效的核心检查。疾病进展时浆细胞比例超过10%或出现新的细胞遗传学异常,可能提示复发或耐药。该检查需在髂后上棘或胸骨部位穿刺,会有短暂疼痛感但并发症较少。
3、血清蛋白电泳血清蛋白电泳用于检测M蛋白水平,多发性骨髓瘤特征性表现为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升高。M蛋白浓度变化可反映肿瘤负荷,治疗有效时M蛋白下降,复发时可能再度升高。检查需空腹采血,避免剧烈运动影响结果准确性。
4、影像学检查全身低剂量CT或PET-CT能发现溶骨性病变和髓外浸润,X线平片对早期骨质破坏敏感性较低。疾病进展可能出现新发骨折或软组织肿块,影像学检查每6-12个月重复进行。严重骨质疏松患者需谨慎选择有辐射的检查方式。
5、肾功能检测血肌酐和尿本周蛋白检测可评估肾功能,约半数患者会出现轻链蛋白导致的肾损伤。肌酐升高或尿蛋白增加提示需要加强水化或调整药物剂量。检查前应避免高蛋白饮食,留取24小时尿标本时需准确记录时间。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应保持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以减少肾损害风险,适度进行抗阻力训练预防骨质疏松,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病理性骨折。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但限制高磷食物,定期监测血钙水平。出现骨痛加重、持续发热或尿液泡沫增多时应及时复诊,长期随访中需严格遵医嘱调整靶向药物或免疫调节剂的使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