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的不良反应主要有骨痛、贫血、肾功能损害、感染风险增加、高钙血症等。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可能因肿瘤细胞浸润、异常蛋白分泌等引发多种并发症。
1、骨痛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常因溶骨性病变导致骨痛,多见于脊柱、肋骨和骨盆。肿瘤细胞激活破骨细胞造成骨质破坏,可能伴随病理性骨折。疼痛可通过双膦酸盐类药物(如唑来膦酸注射液)或低剂量放疗缓解,日常需避免剧烈活动并使用护具。
2、贫血骨髓中异常浆细胞增殖会抑制正常造血功能,导致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患者可能出现乏力、心悸等症状,血红蛋白常低于100g/L。治疗需针对原发病,重度贫血可短期使用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同时补充铁剂和叶酸。
3、肾功能损害轻链蛋白沉积是肾功能损害的主因,约半数患者出现血肌酐升高。异常蛋白可形成管型阻塞肾小管,引发范可尼综合征。需严格控制水分摄入,避免肾毒性药物,必要时采用血浆置换或硼替佐米等靶向治疗。
4、感染风险增加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及化疗影响使感染概率显著增高,常见肺炎链球菌和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建议接种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发热时及时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避免接触传染源。
5、高钙血症骨质破坏释放大量钙离子,可能导致血钙超过2.9mmol/L。患者表现为嗜睡、多尿和心律失常,需紧急水化利尿并使用降钙素鼻喷剂或帕米膦酸二钠注射液。限制钙摄入并监测心电图变化。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需保持适度活动预防骨质疏松,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维持肾功能,饮食选择高蛋白低磷食物。定期复查血常规、肾功能及电解质,出现发热或骨痛加剧时立即就医。治疗期间注意口腔清洁,居住环境定期消毒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