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穿刺和腰穿是两种不同的医学操作,主要区别在于穿刺部位、检查目的及适用疾病。骨髓穿刺通常在髂骨或胸骨抽取骨髓液,用于血液病诊断;腰穿则在腰椎间隙抽取脑脊液,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检查。
骨髓穿刺通过穿刺针进入骨髓腔获取骨髓组织或液体,主要用于诊断白血病、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血液系统疾病。操作时患者需侧卧或俯卧,医生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穿刺,可能伴随短暂疼痛或局部淤血。骨髓穿刺可评估造血功能、染色体异常及感染情况,对血液病分型和治疗方案制定有重要意义。
腰穿通过腰椎间隙穿刺进入蛛网膜下腔获取脑脊液,用于诊断脑膜炎、脑炎、多发性硬化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需侧卧蜷曲体位,医生在腰椎3-4或4-5间隙穿刺,术后需平卧防止低颅压头痛。脑脊液检查可分析颅内压力、细胞计数、蛋白和糖含量,对感染、出血或免疫性疾病有鉴别价值。
两种操作均需严格消毒和无菌技术,术后需观察穿刺部位出血或感染迹象。骨髓穿刺后应避免剧烈运动,腰穿后需保持平卧补充水分。具体操作选择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医生评估,不可自行决定检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