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感冒发热可通过多喝水、物理降温、使用退热药物、保持环境舒适、及时就医等方式治疗。感冒发热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受凉、免疫力低下、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1、多喝水孩子感冒发热时体内水分流失加快,适量补充温水或淡盐水有助于维持体液平衡,促进新陈代谢。家长需避免让孩子饮用含糖饮料或冰水,以免刺激咽喉或加重胃肠负担。若孩子因咽痛拒绝饮水,可尝试少量多次喂服。
2、物理降温体温未超过38.5℃时可优先采用温水擦浴、退热贴等物理方法。家长需用32-34℃温水擦拭孩子颈部、腋窝等大血管流经部位,禁止使用酒精或冰水。若孩子出现寒战需停止降温并注意保暖。
3、使用退热药物体温超过38.5℃或伴有明显不适时,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布洛芬混悬液等儿童专用退热药。家长需注意两种药物不可交替使用,给药间隔不少于4-6小时,服药后需监测体温变化。
4、保持环境舒适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4-26℃,湿度维持在50%-60%,每日通风2-3次。家长需给孩子穿着透气棉质衣物,避免过度包裹。睡眠时适当垫高头部有助于缓解鼻塞症状。
5、及时就医若发热持续3天未退、出现抽搐、皮疹、呼吸急促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可能与肺炎链球菌感染、流感病毒感染等疾病有关,通常伴随咳嗽加剧、精神萎靡等症状。医生可能根据病情使用奥司他韦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等药物治疗。
孩子发热期间家长应提供易消化的粥类、果蔬泥等食物,避免油腻辛辣。保持每日12-14小时睡眠,恢复期减少剧烈活动。注意观察体温、精神状态等变化,未明确病因前勿自行使用抗生素。退热后仍须继续观察2-3天,防止病情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