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炎可通过禁食、补液、抑酸护胃、抗感染、胃黏膜保护等方式治疗。急性胃炎通常由药物刺激、酒精损伤、细菌感染、应激反应、胆汁反流等原因引起。
1、禁食急性发作期需暂停进食8-12小时,减轻胃肠负担。待呕吐停止后逐步尝试温凉流食,如米汤、藕粉等低渗液体。禁食期间可通过静脉补充葡萄糖和电解质溶液维持机体需求,避免脱水或酸碱失衡。
2、补液呕吐腹泻严重者需口服补液盐散或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成人每日补液量需达到2000-3000毫升,儿童按每公斤体重50-100毫升计算。补液时需监测尿量及电解质水平,防止低钾血症或代谢性碱中毒。
3、抑酸护胃可遵医嘱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抑制胃酸分泌,或H2受体拮抗剂如法莫替丁片。胃痛明显者可短期联用铝碳酸镁咀嚼片等抗酸剂,但需与抑酸药间隔2小时服用。
4、抗感染确诊幽门螺杆菌感染需采用四联疗法,包含枸橼酸铋钾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和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其他细菌性胃炎可选用左氧氟沙星片,但18岁以下患者禁用喹诺酮类药物。
5、胃黏膜保护硫糖铝混悬凝胶或胶体果胶铋胶囊可在胃黏膜形成保护层,促进修复。用药期间可能出现便秘或黑便,与铋剂着色有关。合并消化道出血时需加用云南白药胶囊等止血药物。
治疗期间需保持卧床休息,避免精神紧张。恢复期饮食应从清流质过渡到低脂半流质,2-3天后逐步恢复正常饮食。忌食辛辣、过热、粗硬食物及浓茶咖啡。症状缓解后仍需规律用药1-2周,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需完成14天疗程。反复发作或呕血黑便者应及时胃镜检查,排除溃疡或恶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