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疫苗在被可疑动物咬伤或抓伤后24小时内接种效果最佳,但即使超过24小时仍建议尽快补种。
狂犬病毒潜伏期通常为1-3个月,在病毒侵入神经系统前接种疫苗可有效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接种程序采用五针法时,第0天(暴露当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和第28天各接种1剂;采用四针法时,第0天接种2剂,第7天和第21天各接种1剂。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婴幼儿可选择大腿前外侧肌肉注射。疫苗接种后需留观30分钟观察过敏反应,期间避免剧烈运动和饮酒。完成全程免疫后,中和抗体阳转率可达100%,保护期一般维持1年以上。
若伤口达到三级暴露(穿透性皮肤损伤或黏膜接触),需立即处理伤口并联合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孕妇、免疫缺陷者等特殊人群接种疫苗同样安全有效。对于既往已完成全程免疫者,半年内再次暴露无须接种,半年至1年内需加强2剂,超过1年则需重新全程接种。疫苗接种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低热等轻微反应,通常2-3天自行缓解。
暴露后预防需坚持"三早原则":尽早伤口处理、尽早接种疫苗、尽早使用被动免疫制剂。日常应避免接触流浪动物,家养宠物定期接种兽用狂犬疫苗。若被疑似疯动物咬伤,即使动物10日后仍存活,也建议完成既定接种程序。接种期间保持规律作息,出现严重过敏反应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