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吃东西时应注意细嚼慢咽、控制进食量、保持饮食均衡、避免进食过快以及注意饮食卫生。这些习惯有助于促进消化吸收,维持身体健康。
1、细嚼慢咽充分咀嚼食物能减轻胃肠负担,唾液中的消化酶可帮助分解淀粉类物质。建议每口食物咀嚼20-30次,避免吞咽大块食物导致噎呛或消化不良。养成缓慢进食习惯还能增强饱腹感,有助于控制体重。
2、控制进食量根据个体需求摄入适量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可采用小份餐具辅助控制,吃到七分饱时停止进食。过量饮食易引发胃肠不适,长期可导致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
3、保持饮食均衡每日摄入应包含谷薯类、蔬菜水果、优质蛋白和奶制品等,避免偏食。不同种类食物搭配能提供全面营养,如谷物与豆类同食可提高蛋白质利用率。减少高油高盐高糖食品的摄入频率。
4、避免进食过快快速进食会使大脑饱食中枢来不及反应,容易摄入过量。建议设定20分钟以上的用餐时间,放下餐具间隔性进食。进食时专注食物味道,避免边吃边做其他事情。
5、注意饮食卫生餐前洗手,避免食用变质或未煮熟的食物。生熟食分开处理,定期消毒餐具。外出就餐选择卫生达标场所,夏季特别注意冷藏易腐食品。不洁饮食可能引发急性胃肠炎等疾病。
建立规律的进食时间表,避免饥一顿饱一顿。两餐间隔4-5小时为宜,晚餐不宜过晚。餐后适量活动促进消化,但避免立即剧烈运动。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需注意血糖反应,孕妇应增加营养密度高的食物。出现持续消化不良、反酸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