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食物中毒可通过保持清洁、生熟分开、煮熟煮透、安全存放、谨慎选择食材等方式实现。食物中毒通常由细菌、病毒、寄生虫或化学物质污染引起,需从食材处理到储存各环节严格防控。
1、保持清洁处理食材前需用流动清水和肥皂洗手20秒以上,砧板、刀具等厨具使用后需用沸水或消毒剂清洁。生食接触过的台面应及时擦拭消毒,避免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通过交叉污染传播。定期清洁冰箱内壁及密封条,防止李斯特菌滋生。
2、生熟分开生肉、海鲜、禽蛋需与其他食材分开放置,使用独立容器盛装。处理生食的刀具和砧板不可直接接触即食食品,避免副溶血性弧菌、诺如病毒等通过汁液传播。冰箱内熟食应放置上层,生食放置下层,防止滴落污染。
3、煮熟煮透肉类中心温度需达到75℃以上并维持15秒,禽类需煮至骨髓无血丝,贝类需煮至壳完全张开。四季豆、豆浆等含天然毒素的食材需彻底加热破坏毒素。剩菜复热时需确保整体温度超过70℃,杀灭繁殖的蜡样芽孢杆菌。
4、安全存放熟食室温存放不超过2小时,冷藏需在5℃以下且不超过3天。冷冻肉类解冻应在冷藏室进行,避免常温解冻导致肉毒杆菌繁殖。腌制食品需密封并控制亚硝酸盐含量,罐头食品出现胀罐应立即丢弃。
5、谨慎选材选择有检疫标志的肉类,避免购买破损蛋壳或异味海鲜。野生蘑菇、河豚等高风险食材非专业人士勿食。果蔬需浸泡去除农药残留,发芽土豆、霉变花生等含天然毒素的食材需丢弃。外出就餐应选择卫生评级良好的餐厅。
日常应注意观察食材色泽、气味等异常变化,出现呕吐、腹泻等疑似中毒症状时保留可疑食物样本。孕妇、婴幼儿及免疫力低下者应避免生食,处理海产品时可佩戴手套防止创伤弧菌感染。定期检查厨房防蝇防鼠设施,从源头阻断污染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