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愈率与病理类型、分期及治疗方案密切相关,早期低危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较高水平,而晚期或侵袭性亚型预后相对较差。
1、病理类型:惰性淋巴瘤如滤泡性淋巴瘤进展缓慢,部分患者可长期带瘤生存;侵袭性亚型如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通过规范治疗有较高治愈概率。
2、分期影响:Ⅰ-Ⅱ期患者通过放疗联合化疗5年生存率明显优于Ⅲ-Ⅳ期,骨髓侵犯或结外病灶会显著降低治愈率。
3、治疗方案: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显著改善B细胞淋巴瘤疗效,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提高复发难治患者长期生存率。
4、分子标志物:MYC/Bcl-2双表达、TP53突变等不良预后因素会影响治疗效果,新型靶向药物如BTK抑制剂为特定亚型带来突破。
建议确诊后完善PET-CT、骨髓活检等分期检查,由血液科医生根据IPI评分制定个体化方案,治疗期间注意预防感染并保证营养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