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可能导致大便出血,常见于感染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缺血性肠炎等疾病。
1. 感染性肠炎细菌或病毒感染损伤肠黏膜,可能伴随腹痛、腹泻,出血量较少时可口服蒙脱石散、益生菌、诺氟沙星等药物。
2. 溃疡性结肠炎自身免疫异常引发结肠溃疡,典型表现为黏液脓血便,需使用美沙拉嗪、泼尼松、英夫利昔单抗等控制炎症。
3. 克罗恩病全消化道慢性肉芽肿性炎症,可能出现血便伴体重下降,治疗需采用硫唑嘌呤、阿达木单抗等免疫调节剂。
4. 缺血性肠炎肠道供血不足导致黏膜坏死,突发腹痛后排出暗红色血便,需禁食并静脉用前列地尔、低分子肝素等改善循环。
出现血便建议及时消化科就诊,避免辛辣刺激饮食,记录排便频率和出血量供医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