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间隔缺损的常见部位有膜周部、漏斗部、肌部、房室通道型,缺损位置直接影响血流动力学改变和临床症状严重程度。
1、膜周部膜周部缺损位于室间隔膜性结构周围,约占全部病例的70%,易合并主动脉瓣脱垂,需通过心脏超声明确缺损大小及瓣膜功能。
2、漏斗部漏斗部缺损多发生于肺动脉瓣下区域,可导致右心室流出道梗阻,典型表现为收缩期杂音向心前区广泛传导。
3、肌部肌部缺损完全位于肌性室间隔,常见于新生儿,部分小型缺损可能随年龄增长自然闭合,需定期随访评估。
4、房室通道型房室通道型缺损累及房室间隔交界区,多合并房室瓣畸形,属于复杂先心病范畴,通常需要早期手术干预。
确诊室间隔缺损后应限制剧烈运动,避免呼吸道感染,定期监测心功能变化,中大型缺损患者需评估手术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