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部分患者可以治愈,部分患者需长期管理。该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增多性疾病,临床表现以皮肤黏膜出血为主。部分儿童患者可能自愈,成人患者多呈慢性病程,需通过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控制病情。部分难治性病例可能需脾切除或新型靶向药物治疗。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愈与年龄、病程及治疗反应密切相关。儿童急性患者约80%在6个月内自发缓解,尤其病毒感染后发病者预后较好。成人患者中仅少数可完全停药,多数需持续治疗维持血小板安全水平。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是首选药物,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可用于急症,难治性病例可考虑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或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
部分患者可能发展为慢性或复发性病程,尤其合并其他自身免疫疾病者。血小板持续低于30×10⁹/L时出血风险显著增加,需警惕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治疗无效者需排查继发性因素如幽门螺杆菌感染、HIV或淋巴增殖性疾病,必要时行骨髓穿刺明确诊断。
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饮食注意补充富含铁和维生素C的食物如瘦肉、西蓝花,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出现牙龈出血不止或皮肤瘀斑增多时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