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结肠炎是盆腔或腹部放射治疗导致的肠道损伤,按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黏膜炎、溃疡性结肠炎、肠腔狭窄、肠穿孔等类型。
1、病因机制电离辐射直接损伤肠黏膜细胞DNA,导致上皮细胞凋亡和微血管内皮损伤,引发局部缺血和炎症反应。
2、临床表现早期出现腹泻、里急后重,进展期可见黏液血便、腹痛,严重者发生肠梗阻或瘘管形成。
3、诊断方法结合放疗病史和结肠镜检查,镜下可见黏膜充血、脆性增加,慢性期可见肠壁纤维化狭窄。
4、治疗原则轻症采用硫糖铝灌肠配合蒙脱石散,中重度需使用美沙拉嗪栓剂,肠梗阻患者需行肠造口术。
建议患者放疗期间保持低渣饮食,定期监测肠镜,出现持续血便或腹痛加剧应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