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体位性低血压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补充水分、穿戴弹力袜、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体位性低血压通常由自主神经功能不成熟、脱水、贫血、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
1、调整生活方式避免突然改变体位,起床时先坐起30秒再站立,减少长时间站立。日常可进行下肢肌肉锻炼,如踮脚尖运动。
2、补充水分每日摄入足够水分,建议少量多次饮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夏季或运动后需额外补充电解质。
3、穿戴弹力袜医用弹力袜可帮助下肢静脉回流,减轻站立时血液淤积。选择压力适中的过膝袜,白天穿戴8-10小时。
4、药物治疗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米多君、氟氢可的松等升压药物。可能与贫血或内分泌疾病有关,需排查血红蛋白和甲状腺功能。
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高温环境,饮食中适量增加咸味食物。若频繁晕厥或伴随心悸头痛,需及时就医排查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