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蛋白偏低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治疗原发疾病、静脉补充白蛋白、定期监测等方式改善。白蛋白偏低通常由营养不良、肝功能异常、肾脏疾病、慢性炎症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结构每日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清、鱼肉、大豆制品等,配合维生素丰富的蔬菜水果促进吸收。长期素食或节食者需逐步增加蛋白供给。
2、治疗原发疾病肝硬化等肝病需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多烯磷脂酰胆碱等护肝药物;肾病综合征需采用缬沙坦胶囊、呋塞米片等控制蛋白尿。伴随腹水或水肿需限制钠盐摄入。
3、静脉补充白蛋白严重低蛋白血症伴组织水肿时,需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快速纠正。该治疗需严格监测血压和心肺功能,避免循环负荷过重。
4、定期监测每2-4周复查血清白蛋白及肝肾功能,记录体重变化。慢性病患者需长期随访,根据指标调整治疗方案。
合并糖尿病者需选择低升糖指数蛋白食物,避免一次性大量摄入蛋白质加重肾脏负担。适度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蛋白质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