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低密度灶不一定是癌症,可能由肝囊肿、肝血管瘤、肝脓肿、肝癌等多种疾病引起,需结合影像学特征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
1、肝囊肿肝囊肿是常见的良性病变,多为先天性或退行性改变,影像学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圆形低密度灶,通常无须治疗,巨大囊肿可考虑穿刺抽液。
2、肝血管瘤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增强CT可见特征性边缘强化表现,多数无症状无须处理,瘤体超过5厘米或有压迫症状时可考虑介入栓塞。
3、肝脓肿肝脓肿多由细菌或寄生虫感染导致,CT显示低密度灶伴环形强化,临床有发热、肝区疼痛等症状,需抗生素治疗或穿刺引流。
4、肝癌原发性肝癌或转移癌表现为不规则低密度灶,增强扫描呈快进快出强化,可能伴随甲胎蛋白升高,确诊需病理活检,治疗包括手术切除和靶向治疗。
发现肝低密度灶应完善增强CT或MRI检查,避免过度焦虑,同时注意戒烟限酒、定期复查肝功能,出现体重下降或黄疸等症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