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结节是肝脏在长期纤维化过程中形成的异常增生组织,常见于慢性肝病晚期,主要与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脂肪肝等因素相关,需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
1. 病因机制肝硬化结节的形成与肝细胞反复损伤修复有关,长期炎症刺激导致肝星状细胞活化,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最终形成纤维间隔和再生结节。
2. 病理特征结节直径通常小于3厘米,分为单腺泡型和多腺泡型,显微镜下可见肝板排列紊乱,周围被纤维组织包绕,可能出现异型增生。
3. 诊断方法超声检查可发现肝实质粗糙不均,CT或MRI能清晰显示结节形态,必要时需进行肝穿刺活检明确性质,甲胎蛋白检测有助于鉴别癌变。
4. 临床意义部分结节可能发展为肝癌,大结节性肝硬化患者需每3-6个月随访,监测指标包括肝功能、凝血功能和肿瘤标志物。
肝硬化结节患者应严格戒酒,控制蛋白质摄入量,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定期复查肝脏弹性检测和影像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