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可能会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但并非唯一或直接致病因素。肺癌的发生通常与长期吸烟、职业暴露、遗传易感性等多种因素相关,大气污染属于环境风险因素之一。
大气污染物中的多环芳烃、重金属颗粒物等成分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明确致癌物。长期暴露于高浓度污染环境中,这些物质可能通过呼吸道沉积在肺部,引发慢性炎症或DNA损伤,逐步导致细胞异常增殖。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污染严重地区的肺癌发病率相对较高,尤其是鳞状细胞癌和小细胞肺癌的发生与环境污染关联性较强。但个体风险差异较大,与暴露时间、污染物浓度及自身防护措施密切相关。
除大气污染外,吸烟仍是肺癌最主要的可预防诱因,烟草烟雾中含有的致癌物数量远超空气污染。石棉、氡气等职业暴露以及慢性肺部疾病病史也会显著增加患病概率。基因突变如EGFR、ALK等驱动基因异常可能使部分人群更易受环境因素影响。临床数据显示,非吸烟人群的肺腺癌发病率近年有所上升,可能与二手烟、厨房油烟等综合暴露相关。
建议减少雾霾天气户外活动,必要时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护口罩。室内可使用空气净化设备,定期清洁空调滤网。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高危职业者需严格做好职业防护。40岁以上长期吸烟或生活在污染严重地区的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出现持续咳嗽、痰中带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呼吸科或胸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