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的过程主要包括体位固定、影像定位、靶区勾画、计划设计和治疗实施五个步骤。放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高能射线破坏肿瘤细胞DNA达到治疗目的。
1、体位固定使用热塑膜或真空垫等固定装置确保治疗体位一致。根据照射部位选择仰卧或俯卧位,头颈部放疗常配专用头枕,乳腺放疗需固定双臂上举姿势。体位固定可减少治疗误差,每次摆位误差控制在3毫米内。
2、影像定位采用CT模拟定位机获取三维影像数据,扫描范围需超过靶区5厘米以上。特殊情况下需结合MRI或PET-CT进行图像融合。定位时会在皮肤表面标记参考点,部分病例需植入金标作为内参照物。
3、靶区勾画放射科医师根据影像确定肿瘤靶区(GTV)和需要预防照射的临床靶区(CTV),物理师在此基础上外放5-10毫米形成计划靶区(PTV)。同时需勾画需要保护的重要器官如脊髓、肺脏等,设置剂量限制条件。
4、计划设计物理师使用三维适形放疗或调强放疗技术设计照射方案,通过多角度照射使高剂量区与靶区高度吻合。计划需满足靶区剂量均匀性在±5%以内,重要器官受量不超过耐受剂量。通常需进行剂量验证后才可执行。
5、治疗实施由放疗技师操作直线加速器执行治疗,每次治疗前需核对体位并拍摄验证片。常规分割方案为单次1.8-2Gy,每周5次,总疗程4-7周。治疗中定期进行CT复查评估肿瘤变化,必要时调整放疗计划。
放疗期间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摩擦和暴晒,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饮食应保证足够热量和蛋白质摄入,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出现放射性皮炎时可使用医用射线防护喷剂,黏膜反应严重时需用康复新液含漱。治疗全程应每周监测血常规,出现骨髓抑制需及时处理。建议记录每日不良反应情况,定期与主治医生沟通症状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