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肺炎在X线检查中主要表现为肺纹理增粗、斑片状阴影、磨玻璃样改变、实变影及纤维化病灶。放射性肺炎是胸部放射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多发生在放疗后1-6个月,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分期密切相关。
1、肺纹理增粗早期放射性肺炎在X线上可见照射野内肺纹理增粗、紊乱。这是由于放射线导致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间质水肿所致。患者可能出现轻度咳嗽、气促,通常无须特殊治疗,密切观察即可。若症状加重需及时复查CT评估病情进展。
2、斑片状阴影进展期可见边界模糊的斑片状浸润阴影,沿放射野分布。病理基础为肺泡内渗出和炎性细胞浸润。患者常伴干咳、低热,可遵医嘱使用醋酸泼尼松片减轻炎症反应,配合乙酰半胱氨酸颗粒促进痰液排出。
3、磨玻璃样改变X线显示照射区弥漫性磨玻璃样密度增高影,提示肺泡间隔增厚和部分肺泡萎陷。此时患者活动后呼吸困难明显,需限制活动量,必要时采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控制症状,避免发展为肺纤维化。
4、实变影严重者可出现大片实变影,边界清晰且与放射野一致,代表肺泡内纤维素渗出和肺组织坏死。患者多伴有高热、咳脓痰,需住院静脉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预防感染。
5、纤维化病灶慢性期表现为条索状致密影伴肺容积缩小,胸膜增厚,为不可逆的肺纤维化改变。患者存在持续性呼吸困难,可长期使用吡非尼酮胶囊延缓纤维化进展,配合家庭氧疗改善生活质量。
放射性肺炎患者应避免呼吸道感染,戒烟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建议每日进行腹式呼吸训练,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为主,如鸡蛋、西蓝花等。定期复查胸部CT监测病情变化,若出现发热、咯血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放疗期间可配合中医益气养阴法调理,减少放射性损伤发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