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的症状主要有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水样、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乏力等。腹泻可能由感染、饮食不当、胃肠功能紊乱、炎症性肠病、药物副作用等因素引起。
1、排便次数增多腹泻患者每日排便次数通常超过3次,严重时可达10次以上。粪便性状改变是核心特征,可能呈现稀糊状、水样或含有未消化食物残渣。急性感染性腹泻常突发频繁排便,慢性腹泻则可能持续数周以上。排便前多伴有肠鸣音亢进或急迫感,部分患者出现肛门坠胀。
2、粪便稀薄或水样粪便含水量显著增加是典型表现,严重时可呈米泔水样或蛋花汤样。细菌性痢疾可见黏液脓血便,轮状病毒感染多排出酸臭蛋花样便。渗透性腹泻粪便常含泡沫,分泌性腹泻则多为大量清水样便。粪便检查可发现脂肪滴、未消化肌纤维或病原微生物。
3、腹痛腹胀脐周或下腹部阵发性绞痛多见,排便后疼痛可暂时缓解。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可能出现排便后腹痛持续。腹胀多与肠道产气增多相关,听诊可闻及肠鸣音活跃。炎症性肠病可能伴随固定部位压痛,肠梗阻时会出现腹胀进行性加重。
4、恶心呕吐胃肠型感冒常见呕吐胃内容物,诺如病毒感染可表现为喷射性呕吐。严重脱水时可能出现胆汁性呕吐。婴幼儿呕吐易引发呛咳,需保持侧卧位防止误吸。呕吐物若呈咖啡渣样,需警惕上消化道出血可能。
5、发热乏力细菌或病毒感染常引起38℃以上发热,沙门氏菌感染可能出现高热寒战。长期慢性腹泻会导致营养不良性水肿。电解质紊乱时可出现肌无力、心律失常。重度脱水患者表现为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
腹泻期间建议补充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选择米汤、苹果泥等低渣饮食。避免摄入乳制品、高脂食物及刺激性饮料。注意餐具消毒与手卫生,婴幼儿需及时更换尿布。若出现血便、持续高热、意识模糊等症状,或腹泻超过3天无缓解,应立即就医进行粪便常规、血生化等检查。慢性腹泻患者建议完善肠镜或食物不耐受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