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可能造成肝功能减退、门静脉高压、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损害。肝硬化是慢性肝病发展的终末阶段,主要由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脂肪肝等因素长期损伤肝脏引起。
1、肝功能减退肝硬化会导致肝脏合成功能下降,表现为白蛋白减少、凝血因子缺乏。患者可能出现下肢水肿、牙龈出血等症状。治疗需补充人血白蛋白注射液、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VIIa等药物,同时限制钠盐摄入。
2、门静脉高压肝硬化时肝内血管阻力增加,门静脉压力升高,可引发脾肿大、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患者需使用呋塞米片、螺内酯片等利尿剂,严重食管静脉曲张可接受内镜下套扎术。
3、消化道出血门静脉高压使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现呕血、黑便。急性出血需静脉注射注射用生长抑素,必要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患者应避免粗糙食物,定期胃镜检查。
4、肝性脑病肝功能衰竭时血氨升高,毒素进入大脑导致意识障碍。轻者表现为性格改变,重者可昏迷。治疗需口服乳果糖口服溶液降低血氨,限制蛋白质摄入,严重时使用精氨酸注射液。
5、肝肾综合征肝硬化晚期合并肾功能衰竭,出现少尿、肌酐升高。需输注人血白蛋白扩容,使用特利加压素注射液改善肾血流。终末期患者需考虑肝移植。
肝硬化患者应严格戒酒,每日蛋白质摄入控制在每公斤体重1-1.2克,选择易消化的鱼肉、蛋清等优质蛋白。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K,避免坚硬、刺激性食物。每日监测体重和尿量变化,保持大便通畅。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避免腹部碰撞。定期复查肝功能、腹部超声、胃镜等检查,出现腹胀加重、意识改变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