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的药物治疗通常能预防心绞痛发作。心绞痛的预防性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钙通道阻滞剂和他汀类药物等,这些药物通过改善心肌供血、减少心脏负荷或稳定斑块发挥作用。
1、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肠溶片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形成风险,适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绞痛患者。氯吡格雷片可作为阿司匹林不耐受者的替代选择,联合用药时需警惕出血风险。替格瑞洛片起效更快,常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后的二级预防。
2、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缓释片通过减慢心率减少心肌耗氧量,尤其适合合并高血压的心绞痛患者。比索洛尔片对β1受体选择性更高,支气管痉挛风险较低。用药期间需监测心率血压,避免突然停药诱发反跳性心绞痛。
3、硝酸酯类药物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灌注,长效制剂可预防夜间发作。硝酸甘油喷雾剂用于急性发作时舌下含服,需注意体位性低血压。硝酸酯类药物需保持8小时无药期以避免耐药性。
4、钙通道阻滞剂氨氯地平片通过扩张外周血管减轻心脏后负荷,适用于血管痉挛性心绞痛。地尔硫卓缓释胶囊兼具减慢房室传导作用,合并心房颤动时更具优势。用药期间需观察下肢水肿和牙龈增生等不良反应。
5、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钙片通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稳定动脉斑块,需长期规律服用。瑞舒伐他汀钙片降脂强度较高,肝功能异常者应减量。联合用药时需警惕横纹肌溶解风险,定期监测肌酸激酶水平。
心绞痛患者除规范用药外,需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控制血压血糖在目标范围。随身携带急救药物,避免寒冷刺激和情绪激动。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彩超,根据病情调整药物方案,突发持续胸痛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