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量食用荔枝可能引起绀红,通常与低血糖反应或特定体质有关。
荔枝含有较高浓度的果糖和次甘氨酸A,短时间内大量摄入会抑制肝脏葡萄糖释放,导致低血糖反应。低血糖状态下,人体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冷汗、心悸等症状,部分患者因代偿性血管收缩与扩张失衡,表现为皮肤绀红。儿童、营养不良或空腹状态下食用者更易出现此类反应。荔枝果皮或果核中的某些成分可能诱发过敏反应,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表现为局部或全身皮肤发红、瘙痒,严重时可伴随呼吸困难。
极少数情况下,荔枝可能加重遗传性果糖不耐受患者的代谢紊乱,这类患者体内缺乏醛缩酶B,无法正常代谢果糖,可能出现持续性低血糖和皮肤颜色改变。部分慢性肝病患者因肝功能受损,对荔枝中次甘氨酸A的解毒能力下降,食用后可能出现类似症状。绀红若伴随意识模糊或抽搐,需警惕急性脑病综合征。
建议避免空腹或连续大量食用荔枝,成人每日不超过300克,儿童减半。出现绀红症状时应立即停止食用,补充含糖食物,过敏者需口服氯雷他定片。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排查低血糖性脑病或过敏反应。日常储存荔枝需冷藏,腐败变质的荔枝可能产生更多致敏物质。